Search

大家好,最近荷馬教練找到一本書,在分享運動心理學如何各自應用提升不同專項的表現,今天就先來分享書中提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大家好,最近荷馬教練找到一本書,在分享運動心理學如何各自應用提升不同專項的表現,今天就先來分享書中提到如何提昇棒球的運動表現吧!今天是上篇,是分享專注、情緒等理論如何應用在棒球上。由於今天要分享的不是研究,而是一篇文章,因此我們換個方式來呈現~

大家知道,對於許多職業選手而言,影響當天比賽表現有80%和心理有關,包含:自信、專注、態度和沉著感。但是!選手只花0~20%的時間來練習心理技術。

一、棒球心理教育的目的:
以教育取向來說,運動心理專業提供:1.提供資訊;2.教導技巧和3.鼓勵教練和球員將心理技巧應用到場上。此外,運動心理可以幫助選手:
1.長期最佳表現:首先,我們所教導的技巧都不是立即解決的,而是讓選手感受到在職業生涯中,自己創造了最大的成功機會。
2.自我調整:選手不能依靠教練給他們回饋,而是需要學習自我調整。 因此,意識是心理諮詢的主要目標之一。 選手必須具備辨識自己何時無法控制自己的能力,並具有重新獲得鎮定和專注的能力
3.一致性: 具有較完善的心理技能的球員比具有較弱心理技能的球員更加穩定,就是我們俗稱的「心理素質」,並且在「糟糕的日子」中表現更好。 一致性是棒球最需要的品質之一,避免在漫長的賽季中讓自己的表現大起大落。

二、棒球的挑戰
專注是棒球最重要的變項,第二名是自信,但一個沒自信的球員仍可透過提高專注來提昇表現。因此選手必須學習如何專注於比賽相關資訊來提昇表現。對於一位打者而言,打擊過程中專注在把球棒最「胖」的地方和球接觸。擊球成功的關鍵在於保持簡單思考:90%的情況下,表現不佳的打擊使選手沈思在擊球,這過程比「看球,擊球」更為複雜。因為他不只是簡單地思考,而是部分地專注於他的技術或希望產生的結果。
投手則是要將球丟進好球帶中,投球成功的關鍵是保持簡單思考。 練習了動作後,他們需要專注於目標並相信自己的身體才是執行所需的關鍵。
無論是打者還是投手,對於失去專注我們稱為「勾住(Hooked)」,選手被這些無關的想法給勾住了,影響了他們真正該專注的事,而影響了表現。而這也是為何我們粉專一直和大家分享正念練習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在先前的文章中,我們有提過影響專注的內在與外在因素,今天要更聚焦於使棒球選手容易勾住的內外在因素:
外部環境:
1. 統計:選手會專注於自己的打擊率或防禦率,而忘記專注於自己該做的事,去幫助球隊
2. 教練: 許多球員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上場時間,進而專注於不公平或失望的想法中,並在他們有機會比賽時失去了需要打好比賽的積極能量
3. 成功:成功是最危險也是最誘人的挑戰。但是當一位打者開始一直追求打全壘打時,可能反而使動作跑掉,需要好幾週的時間才能重新找回手感
4. 球探、大學校練等:球探是最大的「陷阱」當球員發現有球探時,往往會為了表現而產生反效果
5. 課業表現:選手會因為課業落後造成壓力而無法專心在場上,但...這似乎不太應用於台灣球員身上(苦笑)
6. 人際關係
7. 其他:裁判、天氣、媒體、粉絲、路途...
內在環境:
1. 害怕:主要有兩種,避免身體受傷以及尷尬失望之類的情緒傷害
2. 憤怒:當我們聚焦於統計數據上時,容易因不預期的結果而憤怒(如:因為隊友的失誤,導致被打全壘打使防禦率上升)。憤怒會造成肌肉緊繃和注意力不集中
3. 挫折:挫折感來自於無法實現目標,是棒球中最常見的情緒之一(如:打者面對今天0-4 4K的表現)
4. 疲勞:投手必須學會通過疲勞來保持專注,而打者必須警惕不要“放棄”打席,因為他們太累了,無法做好心理準備
5. 負向想法、懷疑:選手的表現與他們的信心密切相關。 猖狂的失敗挑戰選手,保持他們對自己能力的信心

上篇到這裡暫時告一個段落,明天會接續分享下篇。在下篇中,我們會和大家分享心理技巧,雖然可能會與我們之前舉過的例子些相似之處,還是歡迎大家一起把文章看完,更全面的了解這些技巧要如何應用!我們明天見~

參考資料:Hanson, T. (2006). Focused baseball: Using sport psychology to improve baseball performance. The sport psychologist’s handbook: A guide for sport-specific performance enhancement, 159-182.

#運動 #心理 #運動心理 #健心運動心理 #亞洲運動心理專業聯會 #壯猿運動訓練室 #匯傑國際行銷junctions #棒球 #專心 #表現 #運動表現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們是臨床心理師,同時擁有運動心理教練以及肌力與體能教練證照。目前提供個人、團隊運動心理服務 合作洽詢私訊我們 每週二、五發文
View all posts